铁马追风迎客来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阅读提示:在高铁面前,距离已经不再是问题。曾经遥不可及的城市,或许就是下一站。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坚持“东引西融”,围绕“全国交通枢纽城市”的战略定位,构建经济发展轴,打造区域新核心。随着9月10日的郑徐高铁的正式开通,商丘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铁时代。这种迄今人类地面出行最快的方式,必将深刻改变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格局。
对于在商丘创业、工作、生活、读书的外地人来说,高铁开通带来的不仅是往返的便利,更有从心底对这座城市的认同。高铁会对商丘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深远影响?在商丘深耕多年的几位外地经济界“大佬”,从更为客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无一例外,他们的评价都是积极的、乐观的。
商丘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郑徐高铁的开通运营,使商丘的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加强,商丘也因此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城市发展机遇。”商丘市恒源热力公司董事长、商丘江苏商会会长张永直抒胸臆,并首先从宏观上对“高铁商丘”进行了分析。
区位优势一直是商丘最大的资本。作为河南省中原经济区东部中心城市和豫鲁苏皖四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商丘铁路枢纽位于京九线与陇海线两大铁路干线交会处,衔接北京、九龙、连云港、兰州四个方向,形成了“十字形”枢纽。而郑徐高铁是国家“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中承东启西的重要一“横”。郑徐高铁的开通,一举将商丘变成了东引西进的桥头堡、陇海兰新经济带与京九经济带的交会点、中原地区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三大经济圈产业转移的最佳区域城市。
商丘高铁开通,有利于经济发展及技术创新源的产生。张永说,商丘赖以生存的能源相当匮乏,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需要从区外调入。高铁投入运营后,在客货分线的基础上,货物运输量将会大幅度增加,为商丘技术资源、生产资源和市场间的优化组合都将提供便利条件。
张永认为,商丘高铁的开通,可以大大改善商丘的交通条件,推动各个产业的集聚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区域。同时,交通的便利为信息间的传递和交流提供了良好而便利的通道,促使传统产业的走出去和新型产业的引进来,从而达到区域产业的扩散作用。新旧企业伴随着高铁的延伸,也会在集聚和扩散中不断相互吸收、完善,以此实现区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商丘高铁的开通,还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高铁的运营可以大大改善旅行条件,节省旅行时间,提高地区的通达性和人们的生产效率,从而改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人员的密集、快速流动,无疑会给商丘的餐饮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带来机遇。此外,高铁建设本身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其维护和运营也需要新增岗位与部门,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张永同时表示,商丘高铁的发展,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经济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会因此得到提高。同时,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各地间的发展水平逐渐缩小,社会也会因此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高铁机遇更是一种吸引力
从商丘到福州,约1300公里,坐火车需要19个小时以上。从9月10日起,这一漫长的旅程将因高铁而缩短至7个半小时。“这一天,我们期待已久,高铁开通真是太好了!”商丘帝和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宗西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非常便利,不是一般的便利!”胡宗西来商丘工作已经13年,对于从商丘到福州之间的往返之苦特别有感触。“我每个月至少回福州一趟,一般每年要十几趟。”胡宗西说,通常情况下,他都是从商丘去郑州乘坐飞机回福州。飞行的时间加上去机场以及从机场回家的时间,前后要7个小时。而如果乘坐高铁,用时差不多,但省心了好多。更关键的一点是,每回福州一趟,机票加上其他交通费用,都要2000多元。而高铁二等座票价557元,一等座931元,商务座也才1700多元。无论从经济上、时间上、安全上,还是便捷程度上等,在胡宗西看来,高铁均“秒杀”了其他返乡交通方式。
据商丘福建商会的统计显示,商丘六县三区在商丘的福建人共约3万人。商丘高铁的开通,让商丘到福州的距离一下变得近了好多,在商打拼的福建人往返两地不再是件头疼事。
与胡宗西一样,商丘帝和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商丘福建商会会长陈华光也将商丘当成了“第二故乡”,对于商丘高铁的开通,他也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商丘日后的发展寄予厚望。“高铁带来的交通便捷性,会让人员的流动性更好,也将吸引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口、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的流入,因为高端产业对速度要求更具价值。”陈华光说,所谓的高铁机遇,更多的是对于城市经济层面上的,高铁带来的优势不仅是交通便捷,更是一种吸引力。可以肯定的是,高铁的开通必将进一步提高商丘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效益。
速度效应将带来“速度经济”
“商丘高铁开通,除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外,更大意义在于,将推动商丘经济的蓬勃发展。”商丘市豫东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商丘山东商会会长黄启凤说。郑徐高铁在徐州东站可接京沪高铁,在郑州东站可接郑西高铁。郑徐高铁的开通,意味着从商丘到杭州、宁波、上海等城市全程都是平均350公里的时速。从商丘出发,40分钟内可以到达郑州、徐州,到达安徽合肥、山东济南等中原腹地省会城市旅程也缩短至90分钟以内。可以说,商丘900万人民的“钟摆”式生活正式开启。
“这意味着什么?有人曾打个比方说,以前说到上海叫出差,以后到上海叫遛弯。”黄启凤笑称,这就是速度效应。而速度效应,必将带来“速度经济”。对于位于豫鲁苏皖四省交会处的商丘来说,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不仅更加突出,而且可以实实在在地转换为城市间现实的竞争优势。
黄启凤认为,商丘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对交通出行有着更高的要求和需求。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仅会优化商丘区域产业结构,促进贸易发展,也会对人口和空间结构带来新的变化。配合古城旅游项目改造,将会增加人口流动,促进商丘招商引资,增加地方经济收入。可以说,高铁的开通使商丘又多了一张名片,商丘也会因此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我觉得高铁的开通,对于商丘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比较直观的积极影响。”黄启凤分析说,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旅游意愿持续上升,对旅游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出行时间的长短往往会决定旅游地点的选择。商丘高铁的开通,必将对外地游客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从而促进商丘旅游消费的增长。黄启凤认为,郑徐高铁、商合杭高铁和既有的陇海铁路“三站合一”后,将会为商丘带来数十万人的就业和物流、运输、餐饮等行业的全面繁荣,切实增强商丘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