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翻译公司 商丘翻译公司 商丘翻译公司
123

带着父亲的嘱托坚守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盛夏时节,绿染大地,禾苗茁壮,果满枝头,豫东大地一幅幅田园美景映入眼帘。在建党95周年之际,记者驱车来到地处黄河故道的民权县北关镇李馆东村,在位于这个村的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商丘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馆抗日地道遗址,记者带着虔诚、带着敬重,瞻仰党员先烈,再一次接受红色洗礼。

  英雄浩气犹在,先辈精神永存。陪同记者采访的北关镇党委书记朱清华说,守护地道的赵松武老人已于年前逝世,老人曾经获得“河南省道德模范”“河南好人”“感动商丘人物”等荣誉称号,他感恩连长打“鬼子”,自愿为其守墓25年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现在,赵松武老人的儿子赵庆民已遵从父亲遗愿,继续看守抗日地道和烈士墓。

  一进李馆抗日地道遗址大院,记者就见到了一位中年人在打扫院落,他停下手中的活计对我们热情相迎,朱清华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赵松武老人的儿子赵庆民。赵庆民把我们引到地道口,向我们讲起了父亲的往事:“1944年年初,年仅14岁的父亲就参军入伍,先后当过侦察兵、卫生员、勤务员、骑兵,挖过地道,打过鬼子,还参加了淮海战役。他的老上司、老战友杨朝起烈士于1948年7月26日夜遭国民党顽匪张盛太部突袭,腹中7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34岁。杨朝起烈士墓就建在了这段地道遗址旁。

  说起父亲,赵庆民更多的是敬重。他说,父亲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复员回家,当过村里的生产队长。1990年,由于年久失修,地道及烈士墓毁坏严重。父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英雄永远地倒下了,但不能让英雄感到孤单,更不能让英雄的后人感到心寒。他找到村党支部,作出了一个大胆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承诺:“那地方没人看管怎么成?俺要跟烈士做伴去,守在他身边,俺心里踏实。”为了这句承诺,父亲在烈士墓旁建了一间简易的小房子,背起铺盖搬了进去。直到去世,他与地下的战友朝夕相处了整整25个年头。

  一开始,对于赵松武的做法,村里人和家人都不理解。“吃、住各项条件都好了,在家享享福呗,一个人却非要住到村外,我们心里确实有点生气。”说起当时的心情,赵庆民如是说。但是时间长了,他却了解了父亲的心,懂得了父亲的坚守。“每天,父亲总要把烈士墓清扫得干干净净。大雨过后,他弯着身子钻入地道,一桶一桶地把积水提出来。这些年里,他还在地道遗址和墓地周围陆陆续续地种植了许多松树和柏树。现在,放眼望去,盛夏时节的苍松翠柏就像父亲一样,以战士的挺拔身姿守卫着地道和老战友的墓碑。”说起父亲的往事,赵庆民的双眼也湿润了。以前每逢来看父亲时,他常听父亲说的话就是:抗战时跟着老领导打日本鬼子,现在天天守着他,再苦也不觉苦,心里舒坦得很。而在此守墓半年多的赵庆民也慢慢有了这种感觉。

  “父亲是老党员,他在这默默坚持了25年,日子过得清苦而又平淡。他从不唱高调,对各种荣誉和资助看得很淡。虽然我不是共产党员,但我能保证看护好抗战时期保留下来的这一段地道战遗址,能让子孙后代记住这段历史,俺就知足了。”赵庆民说这话时,一脸平静。

  如今,赵庆民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清扫墓碑,打扫卫生,再下地道查看有无损毁,然后再到附近的农田里干活。现在的李馆抗日地道遗址保护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记者了解到,李馆抗日地道遗址和村子之间的道路修好了,通往省道的道路硬化也列入了日程。这里每年都会吸引省内外的上万名参观者,附近的学校师生每逢清明都会来此扫墓,红色教育、红色传承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明显。

  对这块红色资源金字招牌,当地党委、政府眼光看得最远。北关镇党委书记朱清华介绍说,李馆抗日地道遗址南一公里有“中国画虎第一村”的王公庄文化3A旅游景区,北一公里是黄河故道万亩背河洼地。“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国重点镇”蓝图规划的基础上,以打造“旅游经济强镇”为总目标,将李馆地道遗址与王公庄画虎村3A景区、黄河故道背河洼地抱团发展,整合红色资源、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积极争创4A级旅游景区。我们一定保护好、利用好先辈留下的资源,以旅游促增收,实现旅游扶贫、旅游富民的目标。”朱清华说。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