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翻译公司 商丘翻译公司 商丘翻译公司
123

产粮大市的脱贫经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商丘是农业大市、产粮大市,在全国市场上,每40个馒头就有一个是商丘贡献的;商丘有55.8万贫困人口,到2019年要实现全部脱贫,任务相当艰巨;商丘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通过“转、扶、保、救”等多条渠道,实现扶贫人员、资金和项目的精准对接,收到了实打实的效果,5年内全市减少贫困人口64万,请看——

粮食安,天下安;粮食稳,人心定。

商丘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作为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的“核心区”,保粮食增产,保粮食安全,商丘责无旁贷、义无反顾。但商丘作为全省扶贫开发任务较重的省辖市之一,在全省5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占6个,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守着800多万亩土地,老百姓为何还是过不上好日子?商丘虽土地面积大,但人口基数大,人均约一亩土地,一年除去农资、收种成本,亩均收入不足千元。温饱尚且不够,何谈脱贫致富。

一方面要保障粮食增产丰收,要让农民保持种粮积极性;一方面还要保障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既定的脱贫任务。面对双重矛盾,商丘结合市情,通过产业、就业、金融、电商、驻村帮扶等多种扶贫模式,汇集多种力量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形成发展与脱贫共舞局面,成为产粮大市商丘的脱贫经。

念好产业发展经

脱贫攻坚关键是发展产业,关键是增加群众收入。商丘把抓精准扶贫与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互联网+”结合起来,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培育,让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增收项目,增加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万贫困人口脱贫。

“两年前俺就知道养鸭能赚钱,可俺没那么多资金。去年县里给俺贷到了扶贫款,终于帮俺圆了养鸭梦。”7月2日,虞城县刘店乡杨庄村村民薛云辉一边接收新鸭苗,一边高兴地说。

2014年以来,虞城县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的扶贫带动作用,协调金融机构共向贫困乡村发放小额贷款2000多万元,覆盖贫困农户500多户,加快了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步伐。为破解贫困户“贷不到”和“不敢贷”两个难题,该县扶贫办积极协调本地农业产业化企业——河南乐为农牧业公司,为农户提供项目,并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公司统一供应肉鸭鸭苗、统一回收肉鸭,重点支持农户发展樱桃谷肉鸭养殖。该项目共为贫困户提供小额贷款1700多万元,覆盖贫困农户400多户,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逐步形成了虞城县的一个支柱产业。

虞城县通过发展肉鸭养殖产业带动农民脱贫,只是商丘发展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商丘结合当地实际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催开产业扶贫致富之花。

如今,夏邑县依托中国食用菌之乡牌子,发挥食用菌产业带动贫困户的引擎作用,扩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和专业合作社扩大种植规模,为贫困户提供技术支撑,2012—2015年的3年间,该产业吸引和扶持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种植1500余户,同时提供贫困劳动力相关就业岗位0.8万人,并全部脱贫;虞城县依托中国钢卷尺城牌子,利用当地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基础,引导当地群众发展家庭作坊式的钢卷尺加工,直接带动4300多户农民脱贫致富;宁陵县依托中国酥梨之乡牌子,通过发展种植、销售农业合作社组织,直接带动200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关键是发展产业,关键是增加群众收入。商丘把抓精准扶贫与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互联网+”结合起来,推进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行动,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培育,让每个有条件的贫困户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增收项目,增加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万贫困人口脱贫。

数字显示:2015年,商丘安排产业化扶贫项目资金6000多万元,扶持带动133个贫困村、2000多贫困户,产业项目的实施,极大地促进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步伐。

唱响龙头带动戏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绝非一朝一夕,但是“十三五”规划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却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商丘清醒地认识到,攻坚战要打好就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当地地域优势,以特色发展打出精准扶贫的“品牌”,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对于脱贫攻坚战,也是同样道理。

如何让一家一户的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如何让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答案就是龙头企业带动。

6月29日,河南科迪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黄河故道奶牛饲养区里,奶牛饲养户黄文进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圈10头奶牛一年生5头奶牛,按每头奶牛一年后可卖1万元计算,5头奶牛就是5万元;10头奶牛一个月可产5000公斤奶,按集团收购的保护价,刨去饲料,一个月能净得4000元,一年又是近5万元。

科迪乳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商丘第一家民营上市企业。公司总经理王宇骅介绍说,公司目前拥有大型现代化生态牧场2个,像黄文进所在的自控标准化奶牛饲养小区有20多个。经过多年的发展,科迪乳业已经完成良种繁育、奶牛养殖、牧草种植、牛奶加工全产业链构建,对养殖户采取统一饲料、统一防病防治等“八统一”进行帮扶。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绝非一朝一夕,但是“十三五”规划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却越来越近。在这种情况下,商丘清醒地认识到,攻坚战要打好就需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充分利用当地地域优势,以特色发展打出精准扶贫的“品牌”,从根本上拔掉穷根。

结合花生、玉米等农作物秸秆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民权县引进了河南天邦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投入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整合电力、农业等行业部门资金15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00万元,扶持贫困农户建设食用菌大棚700座,建成集食用菌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产业集群1个、食用菌种植园区4个,扶持贫困群众2000多户,安置贫困群众3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户均增收2万多元,通过规模种植、产业集群带动,把“小蘑菇”做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近年来,商丘坚持把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来抓,龙头企业带动脱贫已成为脱贫攻坚的“火车头”,不仅推进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还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实现了一举双赢的效果。

仅2015年,商丘全市就有32家龙头企业和贫困户建立了订单农业、合同养殖、签约生产、代加工等多元化的脱贫带动模式,直接带动1.6万多户农民走上脱贫致富路。

打好绿色扶贫牌

如今,商丘脱贫攻坚链接“互联网+”,好戏连台。商丘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商丘已与河南移动公司合作制定出覆盖全市贫困村的互联网系统,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便民服务,让群众通过互联网为农产品找到了销路。

如何增强扶贫开发的内生动力?商丘作为农业大市,扶贫开发工作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既谈发展又要绿色环保,不走老路、不留后患,这是商丘思考的问题。

民权县打好“绿色、文化、旅游”三张扶贫牌,瞄准北关镇王公庄村农民画虎这一文化、绿色、旅游产业,投入扶贫资金、整合部门资金1000多万元,大力扶持贫困农户从事工笔虎画创作,把王公庄村打造成了“中国画虎第一村”、国家AAA级文化旅游村、国家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生态文化村。2015年,该村仅绘画产业收入就达到7000多万元。

如今,王建民是闻名遐迩的“四大虎王”之一。而在几年前,他还只是民权县北关镇王公庄村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汉子。自从参加了扶贫绘画培训班,他广拜名师,绘画水平已达大师级,绘画收入100多万元。

“互联网+”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商丘绿色扶贫的其中一项内容。

柘城县抢抓电商发展机遇,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协作,建起了入驻电商企业40多家的电商产业园,建成了各类村级淘宝服务站500多个,推出了无抵押纯信用的“旺农贷”互联网银行业务,为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便于农民网上购物,帮助贫困户种养创业提供了很大的平台。

柘城县大仵乡马庄村返乡创业青年王茜利用村淘服务站,为本村楚德千等12户村民提供了105万元“旺农贷”资金,让他们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同时,又带动姜洪福等5户贫困户发展养猪业,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2015年,姜洪福等5户贫困户已实现脱贫致富。

如今,商丘脱贫攻坚链接“互联网+”,好戏连台。商丘大力实施电商扶贫工程,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要求,商丘已与河南移动公司合作制定出覆盖全市贫困村的互联网系统,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便民服务,让群众通过互联网为农产品找到了销路。

2015年3月开始,河南万联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柘城、睢县、宁陵等县发展订单农业,降低农民的种植、养殖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已带动8000多户贫困户脱贫增收。

搭上金融扶贫车

金融扶贫,又是商丘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精彩“战役”。商丘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通过政府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的形式,扶龙头、带农户,支持有能力、有项目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去年生猪行情好,睢县周堂镇郑营村村民黄政民等7户贫困户,通过在睢县德商村镇银行贷款5万元,扩大了养殖规模,顺利脱贫;涧岗陈庄有种植西瓜的产业基础,贫困户想扩大规模但缺少资金,睢县扶贫办联合德商村镇银行,为陈庄9户贫困户办理了扶贫贴息贷43万元,带动了西瓜种植产业发展;2015年冬,董店乡董东村刘立昌3个蔬菜大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压垮,损失惨重,属于典型的因灾致贫,该乡领导主动结对帮扶,为刘立昌做贷款担保人,德商村镇银行3天内向他发放扶贫贷款5万元,重新建起了蔬菜大棚……

睢县按照“支持县域产业项目拉动扶贫、支持民生工程建设推动扶贫、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带动扶贫和创新金融产品精准扶贫”的总思路,与睢县德商村镇银行、睢县邮政银行、中原银行等三家银行合作,集智集力创新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有效激发了贫困群众内生动力。2015年以来,已为 131户贫困户发放贷款657.9 万元。

金融扶贫,又是商丘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精彩“战役”。商丘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通过政府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的形式,扶龙头、带农户,支持有能力、有项目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以睢县为例,由财政出资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1000万元,合作金融机构按照风险补偿金总额10倍以内的比例安排信贷资金投放,有效解决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难、难贷款”的问题。同时,政府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的金融支持扶贫工作服务平台,成立睢县金融支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99个贫困村组建扶贫帮扶工作队,20个乡镇分别设立扶贫贴息小额贷款风控办公室,99个贫困村委成立扶贫贴息小额贷款风控小组。结合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进行目标管理,纳入年度考核。

缺少资金,一直以来都是制约贫困农民增收致富的瓶颈,也是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仅睢县,就通过实施金融扶贫,共为贫困村、贫困户发放信用贷款一千多万元,有效缓解了贫困村、贫困户生产发展资金短缺难题,加快了脱贫步伐,让农民搭上了金融扶贫快车。

走活转移就业棋

商丘深刻认识到,拓宽贫困群众致富渠道,多措并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正确路子。为此,商丘着力实施转移扶贫工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育金刚石、制冷、制鞋、针织等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带动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在中心城镇落户定居,稳定消除一批贫困对象,力争通过转移扶贫实现10万贫困人口脱贫。

5年前,夏邑县李集镇李油坊村农民张鲁夏还是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在夏邑县升达财会学校学习财会并获得会计资质,如今,她和丈夫都在家门口的华鹏棉业上班,夫妻俩月薪9000元,并分得一套安置房,成了真正的“城里人”。

农村人进城、家门口就业,像张鲁夏一样,夏邑县有万名群众正享受产城融合带给他们的新生活。

“有房住、有活干、能挣钱”,张鲁夏两口子和更多的乡邻,受益于当地产业集聚区的持续发展。目前,夏邑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147家,主营业务收入270亿元,解决就业6.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返乡务工人员多达2.3万人。

同时,夏邑县还大力扶持贫困农民的创业就业,建设了6.7万平方米的民营企业创业园,对失地农民、贫困群众入园创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政府补贴厂房租金、提供小额无息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创业园内已有农民开办各类中小企业26家,提供就业岗位11000个。

商丘深刻认识到,拓宽贫困群众致富渠道,多措并举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正确路子。为此,商丘着力实施转移扶贫工程,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平台,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培育金刚石、制冷、制鞋、针织等百亿元以上产业集群,带动有条件、有意愿的贫困群众在中心城镇落户定居,稳定消除一批贫困对象,力争通过转移扶贫实现10万贫困人口脱贫。

贫困人口大部分在农村,不可能全部向城镇转移,如何让贫困群众在本地实现脱贫,这更是商丘党委、政府考虑的重点。转其实不仅仅是“走”,更重要的是实质意义上的“转”。这方面,柘城县走在了全市前列。

无独有偶。牛城乡单桥村大学生村官王慧雅通过到浙江学习,掌握了灯饰加工技术后,在村里成立了广勋灯饰加工厂,通过手工加工制成品,然后由台州总厂回收,主销德、美等国家,吸纳18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同时,带动26户贫困户在厂内打工,两年时间已带动单学孔等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做实驻村帮扶功

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授之以渔,要让老百姓有自己致富的能力,让群众在脱贫致富中获得自己的市场地位,努力让贫困农民自身拥有探索市场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可持续致富能力。”作为虞城县稍岗镇韦店集村第一书记,人民日报社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时圣宇虽驻村不足一年,却已深深融入群众之中。

短短6个月时间,时圣宇一一走访了全村159户贫困户589人,真正做到跑遍每一户、访遍每一人,并为村里完成修路、建桥、义诊、规划等“十件实事”,为该村筹集各类资源、资金折合人民币450余万元。这,只是商丘推进驻村帮扶工作的其中一例。

2010年以来,商丘始终把干部驻村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深入开展“扶弱培强”、“做人民群众贴心人(双联一派)”、“一学双争”等活动,先后选派三批市直机关干部吃住在贫困村,开展以着力建设强组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为目标的驻村帮扶工作。结合贫困村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帮扶形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贫困户结对帮扶工作,确保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驻村不仅仅是蹲在村里,还要真正地为老百姓办实事,想办法让他们增收致富,这才是驻村帮扶的最终目的。”虽驻村才一年时间,但商丘机关事务管理局李帅坤的驻村日志却记录了厚厚一本,里面都是他为民权县龙塘镇付庄村办的一件件实事:协调饮水安全项目资金80万元;利用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村内道路3.8公里;市直机关事务管理局投资2万元对村室进行了改造亮化;夏收期间联系4部收割机顺利完成付庄村小麦收割……

目前,商丘驻村帮扶842个村,实现了贫困村中直、省直、市直、县直单位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全覆盖。多年来,这些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就如散布在商丘广阔农村的星星之火,燃起了农村脱贫致富、和谐发展的燎原之势。

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推进,商丘老百姓的生活更有了盼头。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脱贫、从“被扶贫”到“主摘帽”的过程中,三年脱贫攻坚计划已经制定,商丘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将被打通,穷根也必被拔掉。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