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不作为的要问责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2015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刘家义指出,抽查40个县的50.13亿元扶贫资金中,至2016年3月底有8.43亿元闲置超过1年,最长逾15年。还有1.51亿元扶贫资金被虚报冒领或违规使用。(6月30日 中新网)
但凡中央有了某项惠民政策,地方各级总会制定相应的执行政策,这其中就会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增加或者删减一些内容。因地制宜不可怕,可怕的是等到“打通最后一公里”时,不仅时间滞后,而且政策也已经是大打折扣,严重缩水,多了许多的条件和限制,绿灯变成了黄灯,甚至变成了红灯。
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书,有的地方表示,不摘穷帽就摘官帽,决心之大,可见一斑。但总有一些地方、一些人,对此重视还是不够,只有决心却没有行动。一方面是贫困人员对扶贫资金望眼欲穿,另一方面却是扶贫资金在账上趴着不动,造成闲置,成了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却摸不着,产生不了实际效果。扶贫资金被闲置,说明了一些人懒政怠政、为官不为,没有扶贫的项目,没有扶贫的方法,知难而退,不了了之。
这么多扶贫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说明还有一部分干部没有把脱贫当回事,没有意识到脱贫工作的重要性。脱贫是攻坚战,不是件容易的事,脱贫不是说把资金或者东西给了农民就万事大吉了,还需要有许多实际的工作要做。
著名经济学家、85岁的厉以宁委员在今年两会上讲了一个“以羊扶贫”的故事——“有一个地方,别人给捐了一批黑山羊,希望当地通过养黑山羊致富,结果第二年去看,羊都被吃掉了。”他笑了笑说:“扶贫过程中不能只给东西,一定要教会他们本领,知道怎么用,也就是要授人以渔。”
脱贫资金躺在账上没有启动,怎么能到达最后一公里?既然立了军令状,就不能让军令状不起作用。对那些在脱贫工作中工作不力、行政不作为的庸官必须进行问责,只有让军令状真正变现,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才能保证脱贫工作更加顺畅、及时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