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八镇的优势经济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双八镇丁楼村代庄“红心石”。2003年12月15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来到此处的代庄草莓基地视察。本报记者 白 鹏 摄
梁园区双八镇具有多种优势,尤其是区位、传统、文化优势等。如何利用优势带动经济的发展?刚刚履新的镇党委书记王建伟提出 “两带一路三基地”( 两带是指105国道经济带和凯旋北路经济带;一路是指红色旅游线路;三基地是指代庄草莓基地,森景园休闲农业基地和善缘观光农业基地)建设规划,旨在依托优势带动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强镇梦。
区位优势与绿色产业
双八镇南邻市区、北靠黄河故道风景区、西连商丘市国家森林公园,京九铁路、济广高速、105国道纵穿镇域,凯旋北路贯穿全境。
沿105国道往南,一个是全国十大农产批发中心——商丘农产品批发中心,一个是豫东最大的综合性批发大市场——光彩大市场。从位置上看,双八镇是两个市场最佳的仓储之地。
尽管仓储业是双八镇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就目前而言,还很弱,甚至微不足道。
“沿105国道和凯旋北路经济带两侧,我们将统一规划、重新布局,利用3到5年时间,让双八的仓储、物流成为区域性中心,更大地发挥区位和交通优势。” 王建伟说。
商丘高铁建设带来的大规模搬迁,给双八凯旋北路经济带带来巨大的人脉资源。
康城花园和田园社区是高铁拆迁的主安置区,有15万人左右的居住规模,与双八境内正在建设中的森景园休闲农业基地和善缘观光农业基地相距不足5公里。
森景园休闲农业位于凯旋北路与北环城高速交会处,以群英水库两侧的湿地为基础,综合利用240多亩坑塘地,建有鱼塘、杂果园、花草园、名贵树种园等,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来到这里不仅能玩好,还能吃好,林下饲养的鸡鸭鹅和坑塘的鱼都是无公害的。”园区负责人乔保良介绍。
与森景园休闲农业不同,善缘观光农业主要是发展高效农业,以此带动周围的群众和市民体验田间劳作的兴趣。
另外,双八还有4公里的明清黄河故堤,像一条绿色的玉带镶嵌在镇区北部。当下时节,绿树成荫、花果飘香。
据了解,该镇已签约的万亩食用玫瑰园基地就是以黄河故堤为依托,欲打造观光、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绿色的高效农业。
红色优势与旅游产业
三代国家领导人的足迹留给双八镇一部厚重的红色历史,这是双八特有的资源与文化。
双八镇原名道口,因地扼古宋州通往齐、鲁要道而得名。1958年8月8日,毛泽东主席来该地黄楼村视察后而更名双八。双八人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的亲切关怀,兴建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
馆内庄严、质朴,展室内洁净明亮,布置着伟人青年时期到建国后工作和生活的一些珍贵照片200余幅。纪念馆现已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着来自本地及周边市区的单位或个人参观学习。
1996年9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京九沿线,在商丘北站作短暂停留时指出:“商丘区位不错,既是交通枢纽,又位于四省接合部,很有发展前途。”此话不仅振奋商丘,也赋予了双八更多的希望。
2003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双八镇代庄村调研“三农”工作时,深入无公害草莓生产大棚,与农民亲切交谈。为纪念这历史性的一幕,95位代庄人自发捐款,在胡锦涛总书记视察过的大棚前立了一块高6米、重8吨的“红心石”。
“代表我们的村民一颗红心向党,永远跟党走。”据带头兴建“红心石”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军介绍,“红心石”是一块自然石,没有经过任何雕饰,村民称此为“定海神针”。
“两带一路三基地”规划中的“一路”即为红色旅游线路:沿毛主席纪念馆到代庄草莓基地“红心石”,这条路线有很好的教育意义。王建伟说,“我们已与旅游、教育等部门联合,重点推出学生游和家庭游等。”
特色优势与品牌产业
双八的特色很多,但打造特色品牌仍需努力。
2015年10月份,因为草莓,代庄村被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特色工作委员会评安“中国特色村”,这是商丘市唯一获此殊荣的特色乡村。
其实,代庄村种植草莓的历史并不是很长,之所以被冠以如此高的头衔,主要缘于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的视察。这是代庄草莓的特别之处。
从最初十几亩,到现在的几千亩,代庄的草莓增量速度惊人。“就发展规模来讲,已经位居全省前列。”但是,王建伟认为,“知名度远远不够,还没有像烟台的苹果、砀山的酥梨那样,成为真正的大品牌。”
从品质上讲,代庄的草莓已经具备竞争大品牌的实力,特别是享誉北京的牛奶草莓。
“当时给草莓喷洒牛奶主要是为了吸引蜜蜂授粉,没想到成熟后的草莓有一股奶香味” 。村民王付民说,“去年“牛奶草莓”在北京一市斤的批发价就是三十块钱。”
就如何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做大做强草莓品牌产业,王建伟计划如下:“改变目前单一的售果模式,也可以售苗、售技术等;拉长产业链条,用草莓生产酒、饮料等;打造专业销售团队,包装品牌,扩大销售等等。”
迄今已有200多年生产历史的魏庄麻糖也是双八镇一传统特色。“魏庄的麻糖,好吃不粘牙。”
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魏庄的麻糖销往全国20多个省份,曾风靡一时。
今年54岁的魏宝杰是大家公认的魏庄手工正宗麻糖的传承人。18岁高中毕业后,一直跟着父亲魏作福学习手工制作麻糖。
“我小的时候,全村家家户户都在生产麻糖,商贩排队拉货,生产供不应求,到现在只剩10多家了。”至于原因,魏宝杰分析说,家庭式作坊小打小闹还可以,一旦进入市场大环境,就显得势单力薄了。
不过,魏宝杰始终相信,魏庄麻糖将来定会东山再起,因为口感无与伦比,
“魏庄的麻糖之所以越做路子越窄,就是因为没有品牌,形不成产业,自然也成不了大气候。”王建伟说,传统的东西不能丢,但也不能停滞不前。无论是草莓还是麻糖,必须用现代市场的眼光,打造产业品牌,才会越做越大,立于不败之地。
针对魏庄麻糖的规划,镇政府已经开始实施。把分散的家庭作坊联合成立做麻糖合作社,统一品牌,规范他们的生产和销售,然后统一推广、宣传。
可以看出,双八镇优势经济的发展正在紧锣密鼓,我们有理由相信,优势经济的腾飞将带给双八镇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