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中的大道理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战国时,宋国的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作为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对人生的感悟十分深刻。《庄子·山木》中记载了他对人生感悟的一则故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其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
这是庄子在做漆园吏期间发生的故事。庄子是个正直文人,一心想把漆园吏这个小官做好,但事情却不因他的意志为转移。当时,国家机关中有贪腐的官员,想到他那里占便宜,仗着权势,有的要无偿地要些漆带回家自己用,甚至有的想无偿地要一些漆器,结果都被他拒绝。
他做漆园吏的时候,宋国与邻国发生战争,需要大量的经费作为支持。于是,他以前得罪过的官员就向宋国国君进谏说,应该把漆园的利润提高两位。宋国国君觉得是好办法,却不知那些官员在给庄周出难题,于是就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庄周接到国君的旨意,觉得要把漆园的利润提高两倍,只有掠夺百姓的漆和漆器生产,那无疑是害民。他不忍心这样做,但不这样做,怎样才能完成任务呢?为此,他陷入了苦闷。
每逢苦闷时,庄周总爱出外散步。时值盛夏,庄周便一个人走了出去。不知走了多远,走进了一片树林中。忽然,一阵奇异的鸟鸣惊醒了他。他朝鸟鸣声望去,见一只异常美丽的鸟儿正在树枝上鸣叫。他突发奇想,觉得将这只鸟儿捉住养起来岂不有趣?于是,他弯腰拾起一颗小石子儿,想向鸟儿投去。
正当他挥起手要将石子儿投出时,树上的奇观发生了:一只蝉在黄雀前方的一根树枝上趴着,一只螳螂正在打蝉的主意,在蝉的后方拉起了架势,准备出击将蝉抓住做一顿美餐。那只蝉一点也没觉察。而螳螂正一心捕蝉,却没想到自己闯入了黄雀的眼里。黄雀开始悄悄向螳螂移近,准备出手,要将螳螂变成美餐。
庄周看着这些,突然感悟蒙发:螳螂一心捕蝉,却没有觉察到黄雀在后,岂不知在它还没有捕到蝉的时候,自己也许就成了黄雀口中的美味。这螳螂真是太可笑又可悲了!……于是,他握石子儿的手便停了下来,全神贯注地观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他却不知道,这时候一个人正快速地向他跑来。那人跑着朝他喊道:“大胆的盗贼!这栗树是我的,你想用石子儿投我的栗子吗?”
庄周听老人是虞地口音,不禁诧异:我难道不知不觉走到虞地了吗?他觉得自己再解释也难以解释清楚,便不愿和老者再费口舌,摇摇头,扔下石子儿走开了。
返回的路上,庄周一直在想栗林中发生的事。他不禁叹道:“世界上的事,实在是奇妙得出人意料啊……”
回到家里,他向妻子和弟子蔺且讲了自己今天经历的故事,最后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黄雀捕螳,庄周在后;庄周捕鸟,虞人在后。看来,人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不顾一切。我的好朋友惠施好心荐我做了漆园吏,我只说凭此可以养家糊口,又可以为国为民造福,却没想到有人在背后算计我,不知不觉便被人置于了绝境。到时候我不能让国君如愿,将有性命之忧啊!”
庄周不愧为大圣人,他从小事中感悟出大道理,写进书里,提醒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