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圣宇:北京来的第一书记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商丘网讯 6月23日,记者到虞城县采访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人民日报社去年7月派驻稍岗镇韦店集村扶贫第一书记时圣宇时,正赶上他主持村班子专题学习会。
转变角色,找准脱贫好办法
作为人民日报社政治文化部编辑记者,基层党建新闻报道是他一直关注的领域,故如同半个基层党建专家的他从写好“领头羊”到当好“领头羊”的角色转变让他感触良多。他说:“先前对农村这块土地,作为一名记者更多的是站在田间地头找感觉,而现在要到田间地头带领村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致富,为了快速转变角色,进行了访重点户、访贫困户全覆盖、全村访户全覆盖。”
“磨刀不误砍柴工”,时圣宇用1个多月跑遍了韦店集村的8个自然村10个村民组的每一户,访遍了每个人。他了解到:本村2160人有党员23名、耕地2975亩、小学幼儿园各1个、村卫生室3个、在校大学生23名、现役军人5名、温室大棚10余座,种植蔬菜100多亩、养殖户20余家、钢卷尺加工销售15户、五金销售人员10多个,有163户595人因各种原因生活在贫困中,全村人均收入2850元,2000年被县扶贫办确定为贫困村,引黄重点工程济民沟穿村而过,村民思想落后,传统观念较狭隘,从而得到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狠抓富民、富村、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建好一个村班子的四轮驱动举措。目前,该村已有23个贫困户脱贫,人均年收入从2850元提高到4500元。
加强党建,筑牢脱贫堡垒
“以党建带服务,以服务促党建”,时圣宇给韦店集村带来了全新气息,有了坚强的受群众信任的基层党组织,韦店集村就有了彻底改变落后面貌的基础。修道路、清河淤、发展养殖、推进土地流转,一步步计划有条不紊……
“以往作为一名党建新闻记者,总把当好‘领头羊’、建好一个班子等话语用文字记录下来或形成一个观点跃然纸上,现在自己作为一名‘领头羊’亲身实践才发现纸上写的跟现实中做的是两码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普遍较弱,在老百姓心中的凝聚力号召力缺失。因此给钱给物不如建一个好班子,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是我村当务之急。”时圣宇说。他一方面固化村班子例会制度和村班子定期专题学习制度,定期召开村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实行“四议两公开”。中央号召开展“两学一做”第二天,他就组织专题座谈会,召开全村党员大会对“两学一做”的要求进行了专题学习。另一方面,多次组织村班子成员到外地的先进村学习经验,增强党员身份的认同感。成立村务委员会和村民监督委员会,选拔8名年轻、热心公益的年轻人,培养村班子后备干部队伍;由德高望重的老人、老村干部、群众代表、乡(镇)干部、司法人员共同组成“公道会”,监督村务工作履行“村级法院”职责,确保实现四议两公开,确保村内矛盾不上交。
实事办好,走好十步脱贫快
参观到后谭西队时,暴雨倾盆,我们在一村民家避雨。能说会唱的女主人张花玲随口唱道:“时书记真是能,带领群众建鸭棚,鸭蛋卖到北京城;时书记真能干,带领群众把桥建;时书记真是牛,带领群众把路修;时书记真是帅,带领大家脱贫致富跑得快……”
时圣宇刚到村里时,他看到所有出村道路坑坑洼洼;必经之路的危桥桥板已断裂;村小学许多窗户上的玻璃竟以破旧塑料布代替……为把实事办好,他探索出了精准识别找潜力、依托市场选项目、科学规划重效益、致富带头选强人、自筹贷款相结合、技术支持找靠山、一户一策明白人、保险托底不返贫、基层党建作后盾、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十步工作法”。
雨停了,记者顺着机器轰鸣声来到一个农院。10多名妇女正在制作钢卷尺。“俺这作坊虽小,年利润有100多万元呢,还能帮10多个贫困户富起来!”负责人梁瑞敏说。
时圣宇勤奋的工作迎来商丘市优秀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他表示,下一步将和全村党员一道争取把韦店集村党支部建成一个坚强的扶贫攻坚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在老百姓心中成为一个红色细胞,以决胜姿态带领韦店集村2160名群众率先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