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法律走进寻常百姓家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
让法律服务更到位,让维稳防线更牢固,让矛盾化解更高效,让法治宣传更出彩……近年来,睢县司法局抢抓机遇、突出重点,优化举措、创新突破,不断强化法律保障、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安置帮教等工作,为党委、政府当好助手,为辖区群众分忧解难,让法律走进寻常百姓家,为中原水城睢县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借力”,让法律服务更到位
随着法治化进程的加快,睢县司法局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推进,紧随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立足职能、因势而动,以优质法律服务助推全县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健康发展。
他们选派资深律师为党委、政府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让律师在参与信访接待中搭起了一座传递法理、情理的桥梁。近几年来,该县律师在参与县委、县政府信访接待工作中,凡是遇到涉法信访案件,都能及时准确地为案件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和帮助。在河集乡郭某上访一案中,律师赵祖强与郭某多次见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最终使郭某服从判决,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律师参与信访接待工作,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全县信访压力。去年以来,该局组织律师参与200多个信访接待日,接待涉法信访案件80多起,接待来访群众500多人(次),经律师释法说理、劝解返回的有60多人(次),被引导走上法律途径的有30多人(次)。
睢县司法局不仅在信访接待上向律师“借力”,而且在法律援助上向律师“借力”。去年以来,他们紧贴群众需求,突出法律服务帮民解难、指点迷津的独特作用,组织律师为600余名农民工依法讨回了血汗钱。该局了解到农民工王某、杨某等15人因没有及时拿到某鞋业制造厂拖欠的工程款,声称要集体上访的消息后,立即指派律师张燕军免费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农民工走法律程序依法维权。在律师的帮助下,农民工依法讨回了650余万元的血汗钱。
据该局局长靳俊亮介绍,他们还“借力”律师,将法律服务前移到企业,组建了产业集聚区法律咨询服务部,由干警和律师轮流值班,主动为企业担任法律顾问,帮助企业起草、审查经济合同,评估法律风险,帮助员工解决他们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形成了律师服务与企业运行的良性互动。去年以来,全县律师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担任法律顾问120余家,草拟经济合同200余份,参与经济合同审查110余次,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他们还想企业之所想,采取主动宣传、主动介入、优先受理、及时出证的方式,积极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证服务。去年以来,为企业办理公证法律服务25件,审查合同50余份。
“回家”,让维稳防线更牢固
7月8日,记者在睢县社区矫正中心采访时,一名因寻衅滋事犯罪被判处缓刑在社区服刑的男青年,带着请假申请表及村委会开具的证明,到该中心办理因家中有事需外出的请假审批手续。该中心负责人告诉了他请假的有关程序,让他在家等候所在地司法所长的通知。听了中心负责人耐心细致的讲解,男青年满意地走出了社区矫正中心。
社区矫正,被称为是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或管制以及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犯罪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回家”路。
该局在不断完善社区矫正中心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严格开展社区矫正调查评估工作,切实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的交接,坚持“见人见档”,做到“人档齐全”。档案内容严格按“社区服刑人员资料目录”逐一建档,突出个性化矫正方案设计,对社区服刑人员有针对性地制定矫正措施,并根据改造情况适时调整,做到区别对待、因人施矫,提高教育矫正的针对性和矫正质量。
针对不同的社区矫正对象,他们分别实行“严管、普管、宽管”分级管理,重点加强对严管级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做到情况明、思路清。自2012年3月该县全面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以来,已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526人,其中解除矫正1023人,目前在矫503人。5年来,该局对违反社区矫正监管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撤销缓刑3人,治安处罚2人,暂予监外执行收监3人,警告62人(次),重新违法犯罪率远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不仅温暖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更让他们很快找到了“回家的路”,涌现出一批无私奉献、脱贫致富的好典型,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扎根”,让矛盾化解更高效
要筑牢维护稳定的根基,必须建设一支能深深“扎根”于群众中的乡镇人民调解员队伍。
在现有调解员的基础上,该局由县委综治办牵头,在全县按照每个乡镇3至5名的标准,选聘了79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有效充实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
按照“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哪里有纠纷,哪里就有调解工作”的原则,他们在继续完善村(居)委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重点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了调解组织的全覆盖,进一步满足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的需求。
目前,睢县结合工作实际,在道路交通事故、医疗纠纷、土地争议等一些矛盾纠纷多发行业,建立了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13年12月成立以来,共受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368件,调解352件,调解成功率在95.7%以上,挽回经济损失600余万元,有效提升了人民调解对新型矛盾纠纷的化解和控制能力。
该局还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常态排查工作机制,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他们以开展省级“规范化司法所建设”和“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创建活动为载体,组织基层司法所在全县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并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零报告”制度。同时,依托人民调解,深化“三调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的优势,定时、定人、定责,化解了多起疑难矛盾纠纷。
去年以来,全县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排查矛盾纠纷460余次,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340件,预防纠纷366件,调处14926件,调解成功率在97.3%以上。其中,复杂疑难纠纷487件,防止民间纠纷引起的自杀案件12件15人,防止民转刑案件27件73人,防止群体性上访56件228人,防止群体性械斗24件177人,较好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同行”,让法治宣传更出彩
近年来,睢县司法局坚持把法治宣传作为依法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来抓,调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与全县人民“同行”。他们推出“五字工作法”,在“点”上求创新,在“面”上求覆盖,在“送”上求深入,在“快”上求效率,在“治”上求成效,开创了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新局面。
“点”。他们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高标准建成了凤凰湖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法治文化宣传一条街、产业集聚区企业职工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并通过电视专栏、普法网等载体,全面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开展。
“面”。该局结合工作实际,组织“民生工程法律服务团”、“信访工作律师团”、“法治城市创建法律顾问团”和“商会维权法律服务中心”人员,适时深入各村委会及企事业单位、产业集聚区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带动全民学法、用法。
“送”。他们组织和聘请有关执法部门、律师、公证和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到农村、社区、集市等群众聚集区,举办法治讲座,设立法律咨询台,发放法律书籍,把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使法治宣传深入人心,开创了普法工作新局面。5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大型法治宣传活动30多场(次),发放“六五”普法系列材料5万余份,举办法律知识培训5期,深入中小学校上法治课50多场(次)。
“快”。该局通过电视台、小广播、普法网、手机短信、微信、法治宣传教育广场、法治宣传教育一条街、法治宣传教育温馨提示牌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宪法》《民法》《刑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把呆板生硬的法律条文与群众要解决的问题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提高了群众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了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近年来,该局利用电视台、小广播播放法治宣传口号1万余条,发送手机普法短信1.5万余条。
“治”。该局对照全国依法治县创建标准,组织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法治社区、执法示范窗口单位、法治校园、诚信守法企业等创建活动,营造依法治理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睢县共创建国家级民主法治村1个、省级首届“十佳”民主法治村1个、省级民主法治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村45个,相继获得了全国“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和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路汗水一路歌。近年来,睢县司法局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通报表扬,相继被授予全县“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目标管理铜杯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银杯奖”等荣誉称号。同时,该局有一名干警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3名干警被评为“全省优秀政法干警”,1名干警被评为“全省最美司法所长”,1名干警和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分别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