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翻译公司 商丘翻译公司 商丘翻译公司
123

回汉群众的好公仆

商丘翻译公司推荐阅读,版权归所有者,转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行进在睢县尤吉屯乡聂楼村平坦、宽敞的团结大道上,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两旁崭新农舍升起的袅袅炊烟,老人与孩子在树下悠闲地聊天、嬉戏,与不时传来的鸡鸣羊叫声构成了一幅美丽祥和的豫东村居图……

聂楼村,位于睢县东南部,与宁陵接壤,是睢县较大的回汉杂居村,3000多人口,回族群众占了一半多。十多年前,这里曾是县里出了名的“乱村”,如今却是另一番景象。

这其中,浸透了村党支部书记马昌宣的心血和汗水。

马昌宣,回族,现年62岁,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员,2002年11月任聂楼村党支部书记至今。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马昌宣深知:党务工作只有虚功实做,才能在群众中树起威信,让大家信服。在平时工作中,他逐步摸索出“吃透上级精神,摸透村里实情,工作对症下药,真诚赢得民心”24字工作法。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繁重,但他工作积极主动,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对于村“两委”的各项工作,他主张工作方法灵活,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给群众做工作,讲清国家各项政策规定,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由于聂楼村人口较多、回汉杂居,信仰和风俗不同,又处于睢县边缘,稳定、团结、平安问题成了该村的首要任务。马昌宣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紧紧围绕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争当民族团结友好示范村这一目标,先后与许堂、余屯等4个村结成了友好村;在村内,开展互帮互助,加强回汉群众的联系与交往,增进了解。无论回民、汉民,群众有啥解决不了的事,他都一碗水端平。用马昌宣自己的话说:“十来年了,俺村的矛盾从没有出过村,到现在俺都不知道信访局的大门在哪里!”

回汉群众一家亲,互帮互助促和谐,这在聂楼村已经成为共识,形成了互帮互助建设美丽家园的良好氛围。前年,该村清真寺年久失修,急需翻修。该村汉族群众纷纷慷慨解囊,九兴面粉厂厂长王洪勇捐助2000元、余屯社区负责人王景海资助1500元……众人拾柴火焰高,有了汉族群众的大力支持,确保了清真寺翻修工程按期施工。聂楼村清真寺社首徐贤峰满怀深情地告诉记者:“俺村回汉群众多年来团结互助、亲如一家,正是在汉族兄弟的大力资助下,清真寺的朝真殿才能如期顺利建成。”

为使村党支部永葆活力、战斗力,马昌宣与党支部一班人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把新党员的质量放在第一位。为了掌握和了解到发展对象的真实情况,不让不合格人员跨入党组织的大门,他先后找人谈话有上百人次,走遍全村各个角落,收集有关情况。在找积极分子谈话时,他总是认真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对符合发展条件的同志,提出更高的要求,灌输党的宗旨和思想,充当党的知识的传播人;对不太成熟的同志,指出不足,以情动人,既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和策略,耐心细致地说服引导,并鼓励继续努力。去年,聂楼村先后发展新党员3名,其中回族1名、女性1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为基层组织补充了新鲜血液。

由于该村有养殖和屠宰传统,去年新发展养殖户3户,该村养鸡、牛、羊规模不断扩大,回汉群众收入不断提升。

去年年初,在他的带领下,该村克服重重困难,上争政策、下聚民意,新修长2公里宽4.5米的团结大道,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民族团结,发展了民族经济。

如今,聂楼村每季度都要对党务、政务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特别是农村低保、危房改造、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操作,确保了群众权益,也赢得了群众的拥护。


热门城市:
区县翻译 :

在线客服

QQ客服一
在线客服QQ10932726
QQ客服二
在线客服QQ1097430389
QQ客服三
在线咨询